社会科学部“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大讨论阶段性情况汇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8-11-26 02:36:40 点击数:
按照党委《关于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大讨论活动的安排意见》(陕中院党宣字(2008)第2号),社会科学部从
一、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
学校党委《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大讨论活动的安排意见》下发后,社会科学部直属党支部及时召开支部委员会议,研究布置大讨论工作。支部书记杜义朝带领支部一班人认真学习党委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意义。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全面开展加强内涵建设大讨论活动,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大讨论工作与前期内容上的不同就在于增加了十七大报告的学习宣传工作,这对于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来说尤其重要,对于此项工作的开展,要发扬“评建”精神,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这次会议对大讨论工作进行了分工布置,并规定了具体的学习任务。支部书记负责学习、讨论活动的组织和主持;两名支部委员分别负责学习资料的查找和收集,以及学习资料的保管和使用,各教研室做好十七大报告的“三进”工作,办公室人员做好万字以上的学习笔记,最后做好总结。工作任务落实后,支部按照党委的安排,分四个阶段开展活动。
二、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大讨论活动阶段性情况
三、大讨论活动的讨论片段
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开展加强内涵建设大讨论活动,使社会科学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科研项目层次,加强教学改革和创新等方面有了具体的落实方案。尤其是对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实施的课程建设,社会科学部各教研室将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进行积极的探索。
1、“基础”课教研室主任张厚奎教授谈到,“基础”课教学是中央新课程实施的第一门课程,经过“评建”工作规范化教学过程的训练,“基础”课教学的整个过程严格按照规范化的教学要求进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基础”课教学的课程定位,积极探索行之有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定期组织集体备课,使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有教研室形成资源共享,以提高“基础”课教学效果的整体效应。
2、“概论”课教研室主任马炳光副教授谈到,“概论”课教学是中央新课程实施在本学期开设的一门课程,要讲好这门课程,教师的基本素质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和重要环节。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根据这门课理论性很强的特点,完善教研室活动制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注意积累,在每一节课上对于理论的阐释,都要用一个具有实效性的亮点来把它讲深讲透,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预期目的。
3、“原理”课教研室主任张雪玲教授谈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环节非常重要,张书记多次会议指出,社会科学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性和实效性。这表明,我校党委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实践教学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以取得更大的突破。
随后,各学科教师党员就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加强十七大报告的宣传力度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家一致认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和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继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们作为理论工作者,身上的担子很重,肩负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殷切希望,我院也非常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因此,我们在这方面要努力工作,要努力为之提供理论支持和理论服务,要不断地提高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并努力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提高理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说服力和战斗力,不断地增强职业的使命感和工作的责任感。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立足中国,立足当代,推进理论创新,实现学术振兴。